专注工科类创新实验教学、科研开发20余年!方案覆盖嵌入式、IOT、AI、机器人、集成电路、新能源等领域。
 
  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培训与竞赛
 
公司新闻
培训与竞赛
 
行业新闻
 
产品资讯

 
基本模型(示波器、信号源、直流电源、万用表)
     革新科技  来源:E谷电赛训练营 日期:2025/2/21 11:17:13 阅读:286 次
- 返回 -
 
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典型配置是每桌一台示波器、信号源、直流电源和万用表。我们发现很多同学虽然上过实验课,却并不了解这些仪器的基本模型,从而不假思索地把它们当成仿真中的电压源、电压表来使用,这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。仪器往往具有完善的保护机制,故障的工作状态一般可以恢复,但你的电路就不一定了,很可能会产生永久的损坏。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实验成功率,同时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、财产安全,这里向大家介绍实验仪器的基本模型。

■直流电源
信号和电源的输出总是比输入简单,我们从直流电源开始。
直流电源内部可以看作若干个电压可调的、不可充电的电池,电池之间可以任意串并联。一个典型的配置是,左边一路的正极接右边一路的负极作为地,那么右边一路的正极就是正电源,而左边一路的负极就是负电源。
电池在短路时会放出大电流,而直流电源一般都带有电流限制功能。当电流超过设定的电流时,电源会降低输出电压,使得输出电流维持在设定值,称为恒流模式,而一旦负载减小,使得设定电压下的电流不超过设定电流,则会回到恒压模式。
为什么要强调“不可充电”?对于可充电电池,如果它没充满也没放完,那么它可以接受双向的电流,既能向外提供电流,也能向里吸纳电流(都是相对正极来说),但是台式电源只能单向地向外提供电流,而不能吸纳电流。例如,当一个通道设置为3.3 V电压,而你给它外接5 V电压,它将不会吸纳电流使输出稳定在3.3 V,而是放任电压升高到5 V。这意味着直流电源不能作为参考电压源,也不能提供过压保护(部分高端型号可以)。
实验室的直流电源一般至少有双通道,双通道电源大部分内置了通道串联和并联功能。开启串联功能后,一通道的负极会连接到另一通道的正极,无需外部接线;开启并联功能后,两通道会并联,输出电流能力翻倍,一般只在一个端口输出。有些电源会提供第三甚至第四个辅助通道,通常电压不超过6 V,是用来给数字电路供电的。

■ 信号源
信号源的基本模型由一个理想电压源和50 Ω电阻组成。理想电压源的负极接大地,正极串联50 Ω电阻,输出到BNC连接器的中心,而BNC连接器的外圈亦接大地。
这个50 Ω电阻是经常被忽略的。当接入信号源的电路输入阻抗较大时,比如大于1 kΩ,该电阻就可以忽略了,而一般的实验电路都满足这一条件。但是,在以下几种情况中,你需要确切地知道这个50 Ω电阻的存在。
第一种情况是输出短路。由于这个50 Ω电阻,内部理想电压源不会直接短路,因此它是安全的。这可以用来产生电流源,例如当你需要在一根内阻相比50 Ω可忽略的导线中通以10 mA RMS电流时,只需要把导线直接接信号源输出,而信号源设置500 mV RMS输出即可。
第二种情况是当所接电路的输入阻抗比较小的时候,电路实际输入电压会跟设定值之间有明显偏差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,对于10 MHz以上的信号,传输线长度已经不能忽略,需要阻抗匹配以消除传输线影响,为此信号输入端会有一个50 Ω电阻到地,与传输线特征阻抗匹配,此时实际输入电压只有理想电压源输出电压的一半。
这是个很常见的应用场景,为此信号源一般都提供了一个选项,叫做负载选择,当你选择50 Ω时,就是在告诉它,我的电路输入阻抗是50 Ω,你输出多少电压我只能看到一半,能不能不要让我来换算呢?于是它就会以显示数值的两倍来输出,从而你观察到的电压与示数一致。如果信号源工作在这个模式,而你的电路实际输入阻抗比较高,那么就会观察到两倍于示数的输入电压。此时,为了与之匹配,需要把负载模式切换为高阻,它的输出电压,也约等于你的电路的输入电压,就等于它的示数了。
以上是关于输出的正极,即BNC的中心。BNC的外圈连接大地,什么是大地?
这里说的大地是指三孔插座中的地,另外两个孔是火线和零线。在一间合格的实验室中,这个孔会接到真正的大地,是一个绝对可以安全触摸的电位。一些面积较小的实验室会不给地线接地,但地线仍然是相比火线和零线更安全的电位,尽管手摸上去也可能会有麻麻的感觉。
——在你面前有一根火线、一根零线和一根没有接地的地线,你选择摸哪一根?
——地线。
——错!你应该选择哪根都不要摸!
无论真正接地与否,反正各仪器的地都是接到一起的,我们姑且把它称为大地。实验室的信号源往往是双通道的,两个通道的地都是大地。你可以用万用表打一下两个BNC座的外圈,它们是短路的。
这意味着,当你需要两路信号相加时,不能像直流电源那样,一路的负极接另一路的正极,把两个电压串联起来。对于信号源,这会导致其中一路短路,当然因为有50 Ω内阻的存在,该通道不会损坏,但长时间这样工作也是不建议的。
不仅一台信号源上的两个通道的负极相连,不同信号源之间负极也是相连的,通过电源线进入排插,在排插中由铜排并联。此外,示波器探头上的接地夹子连接的也是这个地。因此,对于低频信号(小于1 MHz),只需用探头钩住红色鳄鱼夹,即可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发生器输出,而地线会通过插座自动连接。对于更高频的信号,该地线的长度不能忽略,还是得把夹子接上。
绝大部分信号源都是接地的。有一些厂商的部分型号支持隔离输出,但是他们没给我广告费,我就不说是哪家了。当然,我们实验室也买不起那些,所以你可以认为所有的信号源的负极都是接大地的。

■ 示波器
示波器这里要强调的第一个重点是触发。对于周期性波形,水平垂直和触发都可以通过autoset一键自动调节,在屏幕上展示出若干个周期的波形,但是在电子调试过程中,很多问题都隐藏在非周期性的信号中,为此我们必须要学习触发系统。
现代的数字示波器在工作时会持续不断地采样输入电压,但并不是一直在屏幕上刷新显示采集到的波形,而是只在某个事件发生的时候,把那个时刻附近的波形显示到屏幕上,这个事件就称为触发。最常用的触发是边沿触发,即把输入电压越过某个你设定的阈值当作触发时刻,屏幕上展示其附近的波形。自下而上越过为上升沿触发,自上而下越过为下降沿触发,双边沿触发是指任意一个方向都当作触发。严格来说,这个阈值是有一定滞回的,在稍微好点的示波器中,滞回电压也是可调的。
正因为有触发系统,周期性波形才能稳定地在屏幕上展示。例如,对于没有直流分量的正弦波,触发设置为上升沿、阈值0 V,则触发时刻都是正弦波相位为0的时刻,每一次捕获的都是相同的波形。
示波器捕获一帧以后,需要一段时间处理数据、显示等工作,但这段时间远小于屏幕显示一帧的时间,典型值为1/60秒。事实上,在屏幕显示一帧的时间里,示波器可以捕获数以万计的波形,然后把它们叠加显示出来,这种功能称为数字荧光,详见E谷杯仪表赛道——数字荧光示波器。
边沿触发是最常用的触发类型,但有时边沿触发不能区分正常信号和异常信号。例如上面链接引文中,在高脉冲中夹杂偶发的矮脉冲,可以用欠幅触发捕获;又比如,单片机程序中进入中断时置某引脚为高电平,退出时置为低电平,从而脉宽代表ISR执行时间,你可以用脉宽触发筛选出感兴趣的事例,如过长或过段的ISR执行时间。还有很多其他的触发类型,可以参阅你使用的示波器的说明书。
示波器一般会提供至少三种触发模式:单次触发、正常触发和连续触发。单次触发是指触发一次以后直接在屏幕上显示这一帧波形,此时数字荧光没有意义。正常触发是指触发一次以后不停止采样,而是继续等待下一次触发。这和连续触发有什么区别呢?区别在于当长时间没有触发时,自动触发会自己产生一个触发信号,把采集的波形显示出来,即使它不符合触发条件,而正常触发会一直等。例如,输入信号为0V,边沿触发阈值为1V,正常触发下将不会有波形显示,而自动触发会显示0V波形。
探头的一端是探针和接地夹,另一端是BNC,探针上可以安装一个钩子,如果信号引到排针上用钩子会比较方便,而要直接观察一个芯片引脚的电压则需要拔掉钩子直接用探针。接地夹接到大地,与信号源的地相同,不同通道的地也是全部短路的。因此,不能认为示波器观察的是探针和接地夹之间的电势差,把它当成差分探头来用。
我们建议地就是地,不要把地当作一个地以外的参考。假如说,你正在做一个单片机混合信号项目,直流电源单3.3 V供电,为了方便在板上用运放缓冲了一个1.65 V电压,把它当作整个板的参考。你可以把信号源的黑色鳄鱼夹和示波器的接地夹都接到这个参考上,但我并不建议你这么做。你的板子大概率要接电脑,而如果你的电脑是台式,或者是由接到三孔插座的适配器供电的笔记本,那么USB的地就会接到大地,导致参考对地短路。这种应用场景应当利用好信号源的直流偏置功能,以及示波器的交流耦合功能,而把地还给地。
实验室中常见的探头有两种,一种是可以1x、10x切换的,一种是固定10x的。什么是10x(10倍)?是指探头可以把信号放大10倍吗?不是,是探头会把信号衰减10倍。对于1x探头,探头上的电压是多少,进入示波器的电压就是多少;而对于10x探头,进入示波器的电压是探头上电压的十分之一,这就意味着,要在屏幕上反映出正确的电压,示波器的软件必须把读到的电压乘10。所有示波器都有探头选项,当你选择1:10时,就是在告诉它,要把读到的电压乘10,以抵消探头衰减10倍。
那么,为什么要衰减10倍呢,直接送进去读不好吗?这是因为10x档下的带宽更高,而1x档下带宽通常只有6或10 MHz。1x带宽低是因为线缆和示波器输入端的电容直接接到了探头上,与信号源内阻形成低通滤波,而10x给该输入阻抗串联了一个阻抗,我们知道电容串联是变小的,因此可以实现更高带宽,一般都在100 MHz以上。无源探头带宽的上限一般也就500 MHz,GHz及以上的就需要有源探头了。
示波器的输入阻抗可选为1 MΩ和50 Ω,这里我们不讨论50 Ω模式。所谓10倍衰减,其实就是在探头内串联了9 MΩ的电阻,从而分压到1 MΩ上只剩十分之一。然而,这个1 MΩ还并联了一个寄生电容,其典型值为20 pF,若9//1 MΩ直接和它形成低通,则带宽会远远低于1x探头的带宽。事实上,这个9 MΩ上还并联了一个电容,两组RC时间常数保持一致,从而在很宽的频段内都是10倍衰减。
要保持两组RC时间常数一致并不容易。电容往往具有温度特性,温度改变时电容也会改变,而更致命的是不同示波器的输入电容,甚至同一台示波器的不同通道的输入电容都不尽相同,这使得探头不能通用。事实上,具有10x档的探头上都会有一个可调电容,通过调节它,可以让两组RC时间常数相等,这个过程称为探头补偿。
怎么知道是否相等?示波器都会提供一个探头补偿信号,它是一定幅度的1 kHz方波。探头接到该信号上,示波器幕会展示它读到的波形,根据电容大小,它会展现出低通或者过冲的特征,分别称为欠补偿和过补偿。此时,应当用螺丝刀调节探头上的补偿电容,让屏幕上的方波变方,即完成了探头补偿。
当探头换到另一个通道或另一台示波器上,建议重新调节探头补偿。就公共实验室而言,我的建议是在开始使用示波器前也要进行探头补偿。当然,1x档下不用考虑探头补偿,但是这样的带宽对于典型的32位机的GPIO都已经不够用了。
有时探头或者信号源的线不够用了,也能互换使用一下。信号源的线,BNC转一对鳄鱼夹,可以当作1x探头;1x档的探头也可以用作信号源输出,但是固定10x的探头,由于串联了9 MΩ内阻,肯定是不行的。

■ 万用表
与示波器不同,万用表是隔离的,黑表笔不接大地。当然,各表笔相对地的电势是有限制的,只不过这个限制我们没有条件去碰到,所以也不太关心。在高压档位下,把表笔直接往插座里怼都是安全的,前提是手别碰表笔头。
在电子开发中,我们不太用万用表测电流,因为接线不是很方便。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时,它显示的是该电压在一定低通滤波下的平均值。有时,问题的根源在于电压的变化,万用表往往不能指示这一点,此时应当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。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也不适合观察这类信号,因为它的频率响应是有限的,一般都比较低,仍然应该使用示波器。

■ 总结
以上是对四种实验仪器的基本模型的介绍。知道信号源的内阻,知道哪些仪器接地,哪些隔离,知道示波器的触发类型和触发模式,会根据信号和测量需求,设置合适的触发边沿和触发电平,就算是学会了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了。
具体到某个型号,这些功能如何调出,如何切换,不在本文的范围内。一般来说,一台UI设计良好的仪器,常用功能都是可以直接使用,或者进入一个并不复杂、并不深层次的菜单就能获得的。实在找不到某个功能的时候,可以到厂家官网下载对应的手册查阅。


 
 
   
销售电话:010-82608898     技术支持:82608898-800    Email:sales@gexin.com.cn
Copyright © 2012-2024 版权所有:北京革新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  京ICP备2000406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