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工科类创新实验教学、科研开发20余年!方案覆盖嵌入式、IOT、AI、机器人、新能源等领域。
 
  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所有行业动态
 
公司新闻
 
培训与竞赛
 
行业新闻
 
产品资讯

点击排行(TOP 10)
  创新设计方案:手机便携式
  首届NAO机器人在线程序设计
  Altera官方视频教程
  中国EDA助力移动互联发展
  嵌入式微处理器选型的考虑
  在京高校专利申请去年首破
  无线充电时代即将普及
  英特尔挑战ARM移动市场
  日本三大电子巨头走下神坛
  德州仪器不再重点投资移动
  华为“网络天线”,颠覆传
 
教育改革成败不可简单判定
     革新科技  来源:《 中国教育报 》2015年05月18日05版 日期:2015/5/18 16:00:30 阅读:3730 次
- 返回 -
 

目前,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期、深水区,改革的难度加大,风险也加大。如何认识改革的成败、是否允许改革的失败、要不要持续推进改革,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。

如何评价教育改革成败

评价教育改革成败,一般而言,需要重点关注几点:

一是看改革是否达成了原定目标。教育改革会出现偏差,有时会完全偏离原定改革目标,有时会部分偏离;有时会出现“改革表面化”现象,相关政策和举措只是被“象征性执行”,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,更谈不上实现改革目标;有时还会出现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的现象,形成“替代式执行”,导致改革落空。这些表现,都可以视为改革的失败或者部分失败。

二是看改革是否取得了其他未预料到的结果。需要特别关注改革的附带效果即非预期的、预料之外的改革效果。某些教育改革出现附带效果是难免的,而在人们的印象中,附带效果似乎带有贬义,但实际上它并非总是有害的,也可能是有利的。附带效果不管是否有利,都是综合评价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。例如,某项教学改革并没有达到原定的“提高学生考试成绩”的改革目标,但无心插柳柳成荫,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,我们也可以认为此项改革不是失败的。

现实中,有些改革的确实现了原定的改革目标,按道理讲可以认为是成功的,但是此项改革解决了一个问题,却带来了更多更棘手的问题,改革的收益与带来的问题相比微乎其微甚至是负值,这种情况下,不能认为此项改革就是成功的。在实际教育改革中,此种情况并不少见。

三是利益相关者是否对于改革的效果满意。教育关乎千家万户,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极广,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:目标群体、直接受益者、直接管理(实施)者、资源提供者、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等。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学生、家长对于教育改革是否满意,成为衡量某项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尺度。而利益相关者甚至是同一类利益相关者,如家长,对于教育的看法未必一致,即便相对一致,也未必正确。

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只是根据上述三点判断教育改革的成败是不够的,因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可能一开始就是错误的(如一些区域和学校为单纯追求升学率而进行的改革),这种改革越成功,教育就越失败,这类改革一开始就是失败的;有些家长判断教育改革成败的标准是错误的,家长对于改革越满意,改革可能就越失败。

因此,必须用更上位、更基本的标准,来统帅种类繁多、多如牛毛的教育改革活动。这个标准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、个性发展、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。任何教育改革,如果其目标或者其过程或者其结果,与此标准有违,我们就很难说此项改革是成功的。

是否应该宽容“教育改革失败”

不能简单地以“是”与“否”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
有些教育改革的失败,是不能允许的,也是不能宽容的,而是要实行问责制,予以严厉追究责任的。在有些区域性的教育改革以及学校改革中,有些改革是个别领导随意任性、主观决策、好大喜功、追求错误政绩观的产物,改革过处伤痕累累,问题丛生,后患多多。所以,允许失败不一定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,反而有可能成为一些决策者、管理者任性用权的最佳借口。

同时,我们又应该对一些改革持积极的宽容态度,特别是要鼓励教师在课堂层面的微观探索。

教育有其特殊性,判断其改革成败应该非常慎重。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: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而学生发展的有些维度如品德、审美素养等很难评价衡量;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;教育具有长效性,很难在短期内衡量教育成败。

因此,需要用科学的方法、翔实的数据,而不是肤浅的感知,来判定教育改革的成败。另外,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,教育的长效性决定我们不能以急功近利的心态论教育成败,要给教育改革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持续推进、去收获最后的硕果。

任何改革都有风险,改革本身就有不确定性。谁也不想失败,关键是,一旦失败或者局部失败,不要急于放弃改革,而是要以科学精神用科学方法找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,进而予以改进。失败是成功之母,成败往往连为一体,而且短期内很难断言成败。因此,宽容很有必要,宽容的本质是等待,是不要心急和焦虑。

什么样的教育改革容易失败

以下四种教育改革容易失败:

一是改革方案本身的科学性、合理性和可行性存在问题。往往有的教育改革目标过于理想化,有的目标不够清晰,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,只是一种广义的教育要求,难以有系统化的教育成果检测指标,在实施中学校以及教师对改革要求的理解各不相同,这种改革效果自然不会好。

二是改革对执行者的素质要求过高。一些改革对执行者的创新性和能动性的要求过高,如一些学校对于本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了过高的要求,教师难以胜任,导致改革停滞。

三是改革的实施资源和环境条件不佳。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源,特别是充足的经费、良好的教育设施设备、过硬的教师队伍,有利于推进改革的学校文化,然而现实中这些因素往往并不理想,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障碍或困难因素。而且,教育中的一些问题,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问题,对此的忽视极易造成教育改革的效果不理想。

另外,密集推进教育改革也容易导致改革失败或者低效,因为密集的改革使得改革的资源条件严重稀释和短缺,使得某项改革难以持续,从而难以积淀成“成功”的成果。

要使教育改革走向成功,要提高教育改革的成功率,除加强执行者能力建设、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以外,最为重要的是提高教育改革的理性化、科学化程度,理性地推进改革。

在改革开始前,不要随意决策,要花大力气、用长时间做好教育改革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,切勿使教育改革仓促上马。需要大力提高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。

同时,也需要提高教育改革决策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,民主化可以充分了解民意民情,可以充分利用民智,法治化可以遏制教育决策中的一言堂、个人专断等“人治”现象,这些都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和科学化。

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、依法决策是产生合理的教育改革方案的前提,是有效有序推进教育改革的利器,当前亟待加强。只有如此,才能减少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折腾,才能真正减少教育改革的失败,才能获得更多的更大的教育改革成功。


 
 
   
销售电话:010-82608898     技术支持:82608898-800    Email:sales@gexin.com.cn
Copyright © 2012-2024 版权所有:北京革新创展科技有限公司   京ICP备20004067号-1